Emotiplay──專為自閉症類群障礙症兒童設計的情緒訓練遊戲

臨床心理研究生:駱思蓓

小安是一位就讀小一的自閉症類群障礙症兒童。今天上課時,老師表現出如圖一左三的臉部表情,但即使全班小朋友都意識到老師生氣了,小安還是沒有注意到老師交代的事情,也仍然無法辨識出老師的心情…….

圖一、找一個生氣的人(來源:https://whatsticker.online/p/339383LSj4LqL/US/zh)

情緒辨識(emotion recognition)」是指透過觀察他人臉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聲音語調(vocal intonation)與肢體語言(body language),並加以整合,以辨識他人表達之心情的能力。而從上述的例子我們可以得知,小安難以從他人的臉部線索中,辨識出他人的心情。過去研究發現,自閉症類群障礙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簡稱ASD)兒童有情緒辨識缺陷(Golan O et al., 2015;Kuusikko S et al., 2009;Uljarevic M & Hamilton A, 2012),而我們該如何改善這群兒童的情緒辨識能力呢?

為了訓練ASD兒童的情緒辨識能力,巴伊蘭大學自閉症研究實驗室( the Autism Research Lab at Bar-Ilan University )、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小兒神經精神病學婦女和兒童健康部門( the Unit for Pediatric Neuropsychiatry in the Department of Women’s and Children’s Health at Karolinska Institutet )以及劍橋大學自閉症研究中心( the Autism Research Centre at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這三個跨國團隊共同發展出了一個嚴肅遊戲(serious games,簡稱SG),並將其稱之為「Emotiplay」( https://www.emotiplay.com/ )。

Emotiplay介紹

Emotiplay的設計原理是超系統化模式(hyper systemizing model),此模式認為ASD兒童具備強系統化能力(strong systemizing abilities),即ASD兒童擁有的優越能力是將注意力聚焦在可控制且有規律的系統上(non-agentive rule and pattern-based systems),並善於理解這樣的系統(Baron-Cohen, 2002、2006)。因此,ASD兒童若能在一個可預測、具規則與規律性,且設計良好的系統情境下接受訓練,將能增進ASD兒童的內在動機,並促進他們的學習效能。

Emotiplay的遊戲設計包含以下四點特點:

  • 具系統性與結構性的訓練方案(systematic and structured program):包含多種互動課程和練習活動。
  • 從學習中體驗樂趣(having fun while learning):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有趣的經驗與感受。
  • 在與重要他人互動的過程中進行學習(learning while interacting with significant others):孩子能與家人或朋友一起完成遊戲任務。
  • 依據兒童的需求、開放性和靈活性做個別化的遊戲設計(tailored especially to the child’s needs、openness and flexibility):根據孩子的年齡、情緒辨識程度和喜好調整遊戲內容。

在Emotiplay中,兒童會擔任探險家的角色(見圖二),深入叢林探究人類的行為和情感表達。過程中,兒童需要正確辨識各種情感表達的線索,包括臉部表情、聲音語調、肢體語言,以及上述三種線索的整合線索,以辨識他人的情感表達。兒童若能正確答題,便會收到正向回饋,例如,過關就能進到下一個關卡或得到能夠收藏的物品,而遊戲也會根據兒童的答題表現來調整接下來的遊戲內容。除此之外,兒童在遊戲中也能根據自己的喜好設計主角頭像(包括臉部特徵、衣服和配件等)與房間擺設,亦能結合日常生活跟家人互動的經驗來學習情緒辨識,例如,兒童可以扮演「情感偵探(emotional detective)」,建立家庭成員的情感表達方式相冊。

圖二、Emotiplay介面(摘錄自Fridenson-Hayo, S et al., 2017)

目前研究已經發現,SG透過結構化的方式組織訊息,提供身臨其境的故事情節、重複的練習(如遊戲皆圍繞著單一學習目標)與正向的增強(如獎勵和回饋的機制),並能依照兒童能力的提升調整遊戲難度,是一個能依據兒童能力客製化的個人訓練(Baranowski T et al., 2008;Kapp KM, 2012),不但能增強ASD兒童的技能和內在學習動機,更能有效幫助ASD兒童學習情緒辨識

Emotiplay研究

為了探討Emotiplay在提升ASD兒童情緒辨識的能力上,是否適用於不同文化情境脈絡,Fridenson-Hayo等人(2017)採用等待名單對照組實驗設計(waiting list control group)進行了系列研究。他們於瑞典招募了38位ASD兒童(平均年齡7.48歲,男孩35位),同時於以色列招募了36位ASD兒童(平均年齡7.09歲,男孩31位),讓他們接受為期八週、每週一次、每次2小時的Emotiplay課程,研究流程如圖三。

圖三、研究流程(摘錄自Fridenson-Hayo, S et al.,2017)

研究於前測與後測的量測工具如下:

  • 兒童施測「情緒辨識測驗」、「自閉症診斷觀察量表」與「魏氏智力測驗的圖形設計及詞彙分測驗」,量測(1)兒童對臉孔、聲音、肢體及整合情緒線索進行辨認的能力、(2)兒童自閉症狀嚴重度、(3)智商能力。
  • 家長填寫「社交反應量表第二版」與「文蘭適應行為量表」,分別量測兒童的自閉症行為程度與社會適應功能,並請家長報告Emotiplay的有效性、適用性、使用的動機、可用性,以及其他評論的反饋。

透過多變量變異數分析發現,瑞典和以色列組ASD兒童,在介入後的情緒辨識能力(包括臉孔、聲音、肢體及整合情緒線索)皆顯著優於控制組,而且介入後父母觀察ASD兒童的自閉症狀程度也明顯低於介入前。

Fridenson-Hayo等人(2017)的研究結果進一步說明Emotiplay適用於不同文化情境脈絡的ASD兒童,不僅能提升ASD兒童的情緒辨認能力,亦能減少他們的自閉症症狀程度。不過,Fridenson-Hayo等人(2017)也認為,日後研究還需進一步探討如父母支持對於兒童在Emotiplay整體介入的效果是否有影響、非西方文化情境脈絡中的適用性、是否適用於學校和醫療等環境,以及Emotiplay納入多玩家合作模式後,是否亦能促進ASD兒童學習情緒辨識動機等議題。

CAMH Lab

0937-098-092 | childpsyhealth@gmail.com

中山醫學大學兒童與青少年心智健康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