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痙攣會影響兒童的心情臉孔辨識發展嗎??
撰文者:中山醫學大學-臨床心理研究生 蔡純郁

熱痙孿(febrile seizures)是因非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而出現高於攝氏38度的發熱、發燒,並進而引起的腦部異常放電,好發年齡為6個月至5歲(Capovilla, 2009)。然而,5歲前曾出現熱痙攣的學齡兒童,在心情臉孔辨識的表現上,是否與5歲前未出現熱痙攣的學齡兒童有差異呢?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Cantalupo(2013)分別招募了38位6-10歲的熱痙攣兒童(5歲前至少發生一次熱痙攣,且排除癲癇診斷。平均年齡=7.7歲,男性18位)與38位一般兒童(平均年齡=8.2歲,男性18位),並請參與兒童作答下列測驗:



在排除了智力低於百分等級50與視知覺辨識障礙的兒童後,進入分析的兒童有28位熱痙攣兒童與38位一般兒童。
研究結果使用曼-惠特尼U考驗發現,曾經歷熱痙攣的兒童,不論在配對心情臉孔或標籤心情臉孔的測驗上,正確率都顯著低於配對組。考量Bonferroni校正的事後比較後發現,曾經歷熱痙攣的兒童,在配對害怕、難過、生氣、開心、厭惡心情臉孔的能力上,皆明顯落後配對組;ROC曲線又顯示曾經歷熱痙攣的兒童在配對厭惡、害怕心情臉孔的能力上落後配對組更多。另一方面,曾經歷熱痙攣的兒童,在標籤難過、厭惡、害怕心情臉孔的正確率上也落後配對組。
總結來說,曾經歷熱痙攣的兒童,即使在智力方面屬於正常水準,在心情臉孔辨識上卻仍有明顯的困難。其中,對於厭惡和害怕的辨識能力更是落後於其他心情。因此,就算曾在學齡前經歷熱痙攣的兒童,之後並沒有其他癲癇發作的情況,家長也需持續關注兒童在社交互動時,對他人心情辨識能力的發展狀況。
